欢迎访问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工作 >> 制度建设 >> 正文

    管理制度(教务处)—黑河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

    2013年05月03日 20:06  点击:[]

    为促进学院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活力、勇于创新且适应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师资队伍,结合学院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

    (一)时代的要求

    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服务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责任。教育质量、创新能力、办学水平已成为大学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能否持续提高,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否持续提高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师资队伍是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状况直接影响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实力,关系到学校发展的质量、水平、层次和速度,也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影响和形象。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发展的需要

    升本以来,学院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的问题,根本问题是要有优良的师资作为支撑和保证。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学院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学院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整体素质还是在创新能力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和领军式人物缺乏,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不够,学术团队建设薄弱,已成为制约学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学历、职务、年龄、学缘结构等方面的任务也很艰巨。因此,必须站在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倾注精力,采取措施,抓紧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把我院建成具有边疆特色的教学型、应用性综合大学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为本、教师为本”的原则,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为依据,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为手段,以学科(专业)带头人、本科导师制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口,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德建设,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稳定、使用四个环节,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聘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把学校建成具有边疆特色的教学型、应用性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建设目标

    学院以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师生比例结构,保持教师队伍总量的稳定增长。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带头人、本科导师制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口,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以培养为主,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稳定发展的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学院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着力点,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育、规范和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爱国、爱校、爱学生,尤其是要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和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学术道德的培养,倡导科学、求实、创新精神,树立优良的学术风气,遵守学术规范。加强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提高教师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在工作考核、职务聘任、选拔培养、评优奖励等工作中落实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二)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培训培养应坚持“形式多样、在职为主、加强实践、提高能力”的原则,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更新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加强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其职业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

    2.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内相关院校脱产进行双语培训,提高教师双语教学、国际交流的能力;选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双师培训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3.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国内外博士(硕士)学位,凡40岁以下无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必须在短期内取得硕士学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

    4.选派教师赴国内相关院校进修专业课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为教师拓展专业知识面、开设新课奠定基础。

    5.选拔和鼓励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或科研机构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6.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鼓励教师通过技术服务、开发、产学结合、指导实习实训、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有效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加大招聘工作力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根据师资队伍总体建设的需要,通过招聘优秀硕士 博士、引进“双师型”人才和急需人才、招聘校外兼职教师等多种途径,增加和补充教学岗位急需的教师,使我院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协调健康发展。

    (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组建发展学术梯队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梯队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的需要,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明确重点,集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做好优秀人才的集聚和引进工作。通过合作科研、实验室互访、兼职教授、短期工作等方式,采取人员引进与智力引进相结合等形式,广泛吸纳国内外高层次拔尖人才来学院工作或为学院服务。重点支持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校级重点专业,引进对提高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梯队建设水平具有领衔作用的领军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紧缺的高层次拔尖人才、优秀的留学回国人才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学科专业梯队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

    (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培育教学名师

    以高水平课程建设、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为目标,以优秀教师为核心,整合教师力量,围绕教学的实施、研究与改革形成教学业务组合,建立“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可以打破原有的系(中心、部)、教研室等教学行政组织,实行跨专业或系(中心、部)的组合。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创造宽松而严谨的学术环境,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新一代教学名师的成长。

    (六)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根据有利于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领域,加强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建设,以人为本,把支持人和支持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精选、重用的方针,重点资助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较高的学术水平、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年龄在45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支持他们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工作,选派他们到国内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作访问学者。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团体、兼任学术职务,参加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促进教师融入学术舞台,促进新一代名师的成长。

    (七)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设一支合格的青年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重点,通过岗前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师能力培养等形式,着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学历学位提升计划;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实践环节的培养培训工作;各系(中心、部)要切实做好本部门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发展规划,要明确每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计划,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学院要发挥老教师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走建功成才之路。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应用性人才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必须根据这支队伍的工作性质和人员特点,在素质提高、业务进修、学历教育等方面,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政策,落实培养措施,纳入学院教师培养培训整体规划。

    (八)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人才

    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省留学基金等专项经费,完善出国人员的选拔与管理措施,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增强选派工作的针对性和培养的有效性,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优先资助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学习、研修和合作科研,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加强外向型教学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短期出国进行学术访问、考察,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发展动态,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

    (九)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1.强化岗位管理,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依照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比例,根据教学、科研任务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师编制和各级职务的岗位职数。在设岗原则上要进一步与任务挂钩,在聘用环节上要进一步强调公开和竞争,在岗位职责要求上要进一步强调高水平和出成果,在考核环节上要进一步强调岗位职责和任务的落实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结合学院的实际,合理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和计算办法,明确各类岗位职责,严格和规范教师的聘任考核,建立起激励与约束并存、竞争与合作协调的良好机制。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与岗位挂钩、与能力挂钩、与绩效挂钩的制度,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参照教育部特聘教授岗位设立的原则和方法,在完成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在国家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等设置特聘教授岗位,面向国内外择优选聘具有本学科领域一流水平,能带领本学科保持和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优秀学者,明确职责任务,享受特聘津贴,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2.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标准,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构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科学、合理、量化、易行的分类分级考核指标体系,简化考核程序和办法,改革评价考核方式,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同年终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和个人自评相结合。将考核结果同院内津贴分配直接挂钩,同职务聘任、岗位聘用和职称晋升相结合。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

    学院积极鼓励系(中心、部)之间的合作,支持跨系(中心、部)聘课、合作研究、构建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积极支持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工作组合,通过校际之间互聘教师、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招聘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返聘离退休高级专家、招聘外籍专家等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和效益。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薪酬制度。

    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酬”原则,强化对岗位职责任务的要求,以岗定酬,按岗取酬,岗变酬变;重岗位、重能力,向教学、科研倾斜,统筹考虑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工作岗位,合理确定津贴标准,让全体教职员工共享学院发展的成果。通过不断完善院内津贴制度,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各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院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励广大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团结协作、争先创先水平;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让专 教授在学院发展规划制定、重要制度建立、重大目标确定等决策方面,有更大的参与权和影响力,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努力营造支持教师干事业、支持教师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形成尊师、重师的良好氛围;确立教师在学院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人翁作用。

    (十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学院将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师资培训等工作。学院要定期对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促进学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1.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学院要把师资队伍建设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将按照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各系(中心、部)和职能部门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为考核部门和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各系(中心、部)要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工作责任制,把师资工作作为本部门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和工作重点,形成制度,制定计划,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全体教职工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和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支持学校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2.强化校系两级管理体系。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实行校、系(中心、部)两级负责制,强化各系(中心、部)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实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与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学院成立以院长任组长,有关领导和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及各系(中心、部)负责人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并协调落实全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各系(中心、部)成立由主任任组长,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师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实施本部门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院、系(中心、部)每学期要召开师资队伍建设专题会议,结合学科专业建设要求,制订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对师资的培养、引进和聘用工作。学院要加强在政策、计划、经费落实上对系(中心、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协作配合,从人事安置、后勤保证、经费保障等多方面为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创造条件。

    上一条: 管理制度(教务处)—黑河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 下一条:管理制度(教务处)—黑河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