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 >> 正文

    思政教科部教师参观考察“闯关东”影视基地感言

    2011年06月13日 00:00  点击:[]

    思政教科部教师参观考察“闯关东”影视基地感言

    许艳丽老师:6月12日,我们和10级部分学生参观考察了位于距黑河市区10多公里的北安农管局锦河农场的“闯关东”影视基地。通过对老金沟采金场、黑丫头酒馆、“朱家大院”、“韩家大院”、“山东菜馆”场景的参观和考察,使师生们进一步了解了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主人公朱开山一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也深刻的理解了“闯关东”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更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吴立红老师:《闯关东》这部电视剧不仅突显了开拓、进取的闯关东精神,更昭示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髓。电视剧中最打动我的情节是:朱开山的山东帮和潘五爷的热河帮尽弃前嫌、举酒盟誓的誓言----热河山东,都是老乡,一个祖宗,本名炎黄。人不分派,店不结帮;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男女老少,共存一想:同心同德,百代兴旺!夜晚老伴儿问望着满天星星的朱开山在想什么,朱开山说:“你看这天上的星星,一个挨着一个你亮你的,我亮我的,不争不抢,一千年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这是对中华和合文化多么朴素,又是多么深刻的诠释啊。《闯关东》影视基地的屋舍院落、一砖一瓦就像是在给我讲述祖辈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就是从河北抚宁闯关东辗转来到黑河的。我可以自豪地讲我的祖辈、父辈都为边疆的开发、建设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我爷爷是黑河最早搞长途运输的实业家;我爸爸是《黑河日报》首任摄影记者,黑河解放后挂的第一幅毛主席画像就出自我爸爸之手,我自豪,我是闯关东的后代!我会以闯关东的精神去学习、工作,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也会秉承中华和合文化的精髓,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滕培香老师:通过对《闯关东》影视基地的参观,使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闯关东”是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迫进行的民族大迁移,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移民壮举。从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前,以山东人为主的几千万华北人为了生存, 背井离乡,踏上了关东那片辽阔的黑土地。“闯关东”不仅为无数的山东人、 河北人、山西人等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也为后人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闯关东精神”主要表现: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无畏于牺牲生命,不屈不挠地与天、地、人英勇奋斗的进取精神。闯关东精神是由无数平凡的平民百姓所创造的, 闯关东的历史由平民写就、闯关东人的生活堪称民间传奇。 闯关东精神是黑龙江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当代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蔡传家老师:背井离乡闯关东,千难万险仍从容。

    百折不挠大丈夫,壮志未酬亦英雄。

    曾光顺老师:通过对朱家大院、老金沟采金场等场景的参观考察,闯关东影视基地和锦河农场的生态之美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师生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受到了深刻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民族精神的教育和生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要积极推进闯关东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 教育学生弘扬闯关东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主创业。

    魏连俊老师:去参观《闯关东》影视基地的师生中,有很多人都是当年“闯关东”人的后代,通过参观,使师生直观地了解了那段历史,深刻领会了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精神激励的绝好题材。

    张萌老师:据记载,在过去的300多年间,约有2000多万山东人迁移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艰辛创业。有一个说法,建国初期, 每三个东北人,就有两个是闯关东的山东人或山东人的后裔,而在山东, 闯关东者几乎遍及每个村庄。“闯关东”是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迫进行的民族大迁移。为了生存, 大批山东人背井离乡,踏上了关东那片辽阔的黑土地。2011年6月12日我们参观了黑河锦河闯关东影视基地,看着一个个复原的场景,感受到当年闯关东人的艰辛。 闯关东,关键在于“闯”。朱开山他们一家闯关东,闯世界,闯未来,闯生活, 闯自由;他们一家为了逃避故乡山东的灾荒,寻找一条生路, 他们闯关东, 他们淘金、种田、经营饭馆、搞货栈、跑马帮、开煤矿,为了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吃尽千辛万苦,从不向困难低头, 这是在朱开山一家身上表现一种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前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人人都需要有这股闯劲和创新精神。

    李富老师: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向深层次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黑河也正处于有利机遇和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人们离不开也不能离开这种“闯关东精神”。社会进步的动力,就在于“闯”, 越是发展,就越要“闯”。我们要像先辈那样闯出陈旧观念,闯出传统模式, 闯出安乐环境,闯出等靠思想,闯到那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地方,创造自己的辉煌。“闯关东”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一个“闯”字。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在“闯”中探索,在“闯”中成熟,在“闯”中成长,在“闯”中壮大。这种“闯”就体现在:首先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不屈不挠地与天、地、人英勇奋斗的进取精神;其二是敢于与人生命运进行抗争,无畏阻,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其三是无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束缚,改变自身的落后和不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其四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积极倡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扶危济困、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范微老师:“闯关东”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一个“闯”字。

    向陌生的地方“闯”, 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在“闯”中探索, 在“闯”中成熟,在“闯”中成长, 在“闯”中壮大。这种“闯”就体现在:首先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不屈不挠地与天、地、人英勇奋斗的进取精神;其二是敢于与人生命运进行抗争,无畏阻力,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其三是无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束缚,改变自身的落后和不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其四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积极倡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扶危济困、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通过参观,思政部的老师和学生代表都对“闯关东”的历史有所了解,对“闯关东”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这种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与黑土地上知青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精神,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精神仍旧具有巨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何冰老师:黑龙江是“闯关东”历史见证地、“闯关东”精神发扬地。

    热播电视剧《闯关东》很多画面是以黑龙江为背景地拍摄的,史诗般的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关东开拓史。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回顾了当年“闯关东”人的奋斗足迹,感受了“关内”文化与黑土文化的交融魅力,体验了“闯关东”移民后代的新生活。今天看到历史真实的一段,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周长美老师:作为闯关东山东人的后代,游黑河市闯关东影视基地很激动。参观了老金沟采金场、黑丫头酒馆、“朱家大院”、“韩家大院”、 “山东菜馆”。“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移民壮举。从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前,两千多万山东人迁移到富饶的东北地区创业谋生。 “闯关东”不仅为无数的山东人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也为后人积累了精神财富。山东人闯关东的那段历史,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斗志,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具有更大范围内的教育意义。

    马丽丹老师:参观影视基地,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置身在电视剧中熟悉的场景, 体味电视剧人物的辛酸苦辣,将自己沉淀在历史的时空中,得到的是更强烈的震撼与洗礼。参观“闯关东”影视基地,既是对那一段历史的回顾, 也是对“闯关东精神”的传承。 闯关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精神浓缩,也是民族兴盛的精神支柱, 更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传世珍宝。闯关东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民追求和平,追求和谐幸福的动力。 在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兴旺与发展皆需要闯关东精神作为魂魄。

    王春雪老师:参观闯关东影视基地后给我的感悟是山东人鲜明的个性和恢弘的气派让我敬畏。山东人是孔圣人之后裔, 他们“闯关东”在关东大地传播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闯关东》电视剧中的“山东菜馆”俨然是一座“孔庙”(“朱家”的根本!),借助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是儒家的思想信念。 而“山河煤矿”就像是一个“社稷坛”(取义于山东、热河,寓意“山河社稷”), 寄托着一个伟大的理想,表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 。在“家国一体”的中国文化传统里,“朱家”就是“国家”的缩影,“朱开山” 从种地、淘金、经商、开矿创办实业,经历了农业、商业和工业化的变革历程,演绎了现代化的变革过程。

    上一条:论坛交流——“首届教研科研工作会议”教师感言 下一条:思政教科部教师参观考察“胜山要塞”实践教学基地感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