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科建设 教学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社团 地方红色文化 时文学习 常用下载
学科带头人 重点建设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5日 08:52 浏览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着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术研究团队建设工作,2016年获批黑河学院第一批校级重点学科2020年获批黑河学院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立足我校“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国际化、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宏观发展目标,形成了:以阐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任务、以聚焦中俄边境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问题为着力点、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为主攻方向、以搭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服务社会、条件建设等平台为保障、以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职责的发展建设体系,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科梯队

组建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梯队。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教育部“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协调发展为指导,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切入点,以科学研究为抓手,以引导团队教师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为突破点,以优质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为补充,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教师培养培训工程,组建了一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团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个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现有31名成员,其中正高7人、副高7人、中级14人、初级3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学位在读1人、硕士学位23人;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1人、黑河市“教书育人状元”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科研先进个人5人、校级突出贡献人才奖2人、校级特殊贡献人才奖1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4人、青年科研拔尖人才2人、骨干教师3人,访问学者7人。

科学研究

探索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聚焦中俄边境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问题,努力用中国理论、中国智慧解读、回答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中俄边境地区的新发展、新局面、新篇章,走出了一条独具黑河学院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的道路。近五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批科研项目7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3项、厅局级课题14项、省级学会课题6项、横向课题1向;发表学术论文159篇,其中权威A1篇、权威B2篇、核心17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其中国家一级出版社3部、其中百佳出版社5部;参编教材12部,百佳出版社1部;科研获奖62项,其中省部级获奖2项、厅局级获奖5项、地市级获奖25项、省级学会获奖29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3项。2018年荣获黑河学院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人才培养

开辟了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新模式”。深入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统一”要求,全面开展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开创“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原文阅读+案例研讨+实践教学”的“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打造“铸魂戍边,魅力课堂”。一是坚持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想,精心设计和组织理论教学活动,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话语,设计对话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二是充分挖掘边疆红色文化资源,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现有实践教学基地6个:知青博物馆、孙吴胜山要塞二战遗址、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爱辉区法院、中苏抗战纪念馆、北安红色博物馆群,形成最具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三是立足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结合教学内容、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等,开展有风景有故事有温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活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场感和直观性。四是成立黑河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研讨、实践参观与调研、社会服务与调查,培养一批真心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年大学生,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五是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络资源共享课教学改革,充分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智慧树等,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吸引力”,形成师生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五年来,团队教师在学生评教中均在98分以上,拥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5门;入选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评奖18项;获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文科组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学术交流

搭建了一组更广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平台。加强学术交流,为团队成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一是与国内知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经常性的密切联系(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了解国内同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动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破解学科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加快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的整体提高。2018年与中南民族大学开展少数民族联合研究,获批我校第一个与高层次大学合作横向课题。二是借助学校搭建的科研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主办、承办各级各类的学术讲座和报告会,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强与国内知名专家的学术互动,聘请哈尔滨师范大学徐晓风教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顾问,聘请北安市委党校周泓教授为客座教授,邀请黑龙江大学袁敏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徐奉臻教授、四川大学闫钢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李资源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郭凤志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学科指导。四是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多次作主旨发言,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热情,提升科研水平。

社会服务

形成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活动。一是组建理论宣讲团,为社区、边境管理支队、法院、检察院、福利院等相关单位提供理论宣讲和智力支持。二是通过结对共建,校地合作等方式创新服务地方渠道,与黑河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党支部、黑河市儿童福利院、黑河市边境管理支队党支部、爱辉区法院、检察院、北安市委党校结对共建,开展政策解读、理论宣讲、红色精神讲解和学术研究。三是努力提升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五年来,多项成果实现成果转化,“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被孙吴县县长徐刚批复;“中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特色乡村的经济振兴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研究成果被孙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采纳;“中俄边境地区依托绿水青山资源实施乡村振兴策略有效路径研究”研究成果被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人民政府、黑河市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吴县农业农村局、爱辉区众鑫经济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纳。四是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成员赴黑河实验教育集团、爱辉区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开展服务社会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打造民族文化辐射的制高点,担当起文化领域“育人戍疆”使命。

条件建设

配备了一套马克思主理论学科建设软硬件措施。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已基本配备好进行科学研究的办公环境和条件,除了学校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资料外,团队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目前已有业文献图书2000余册;配给每位学科团队成员电脑一台,用于网络查阅文献资料和参加网络讲座培训。二是完善管理制度、经费支出制度、激励机制等,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序开展。三是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团队成员培养培训规划等,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科学开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