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130002教学大纲(2015年修订版)

    2016年04月13日 11:41  点击:[]

    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130002教学大纲

    2015年修订版)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之一。通过学习主要帮助同学们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帮助同学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党成立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大学生提高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讨论研究、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

       时:        36学时      学分:2      周数:16

         :     24学时                  周数:12

         习:     4学时                    

     践 教  :      8学时                  周数:4

    六、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

    (一)分数评定:

    1.平时成绩:100分(含课堂出勤,课堂参与,学习态度等共80分、自主学习20分,占综合成绩的30%

    2. 实践成绩:100分,占综合成绩的20%

    3.期末成绩:笔试(开卷)100分,占综合成绩的50%

    (二)考核方式:

    1.实践考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核。

    2.自主学习考核:结合教学要求,在4A“论坛”平台,发表相关评论。

    3. 期末考核:全校统一设置考场,采取开卷考试,统一阅卷。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内容主要涉及: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三十年奋斗历程;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六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三部分内容。

    开篇的话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使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熟悉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党成立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认识社会制度腐败是近代中国社会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3.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五、基本概念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六、复习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资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权益的主要方式及重要危害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恩格斯:《波斯和中国》(18576月)

    2.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1124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资产阶级革命是必然的和必要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2.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局限性。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五、基本概念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天京事变 洋务运动 洪秀全 洋务派 戊戌维新运动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戊戌政变

    六、复习思考题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2.洋务运动的意义、内容及和失败的原因?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2.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

        3.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5月)

    4.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5.严复:《原强》(18953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掌握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了解武昌起义的经过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建立,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局限性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区别

    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说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五、基本概念

    三民主义 保路风潮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 袁世凯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 中华革命党

    六、复习思考题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2.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19127月)

     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1112日)

     3.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1020日)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中国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后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的。

    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早起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革命新局面的表现

    三、计划课时: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的高潮

    五、基本概念

    北洋军阀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大革命

    六、复习思考题

    1.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有哪些影响

    2.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9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意义

    2.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价值

    3.了解长征的背景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中国共产党三次“左”倾错误表现及其根源

    3.遵义会议历史地位和长征精神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五、基本概念

    南京国民政府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长征 遵义会议 实践论 矛盾论

    六、复习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革命道路的

    2.“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其原因

    3.遵义会议及其历史地位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毛泽东:《反本本主义》(19305月)

    2.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12月)

    3.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12月)

    4.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1022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抗日军民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意义,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力量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和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时数 :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基本概念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百团大战 整风运动 《论持久战》

    六、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正确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9385月)

    2.《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825日)

    3.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节选)(19454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2.认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

    4.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认清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及责任

    2.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假和平、正内战,分析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3.中国革命胜利取得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五、基本概念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解放战争 《五四指示》 第三条道路 三大战役

    六、复习思考题

    1.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813日)

    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日)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在中国的确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

    3.认识中国要实行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和基本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和步骤

    3.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三、计划课时: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五、基本概念

    五种经济成分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  公私合营

    六、复习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由于没有经验,主要是模仿苏联。当苏联国内出现问题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探索中的严重挫折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犯严重错误的原因

    三、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五、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第一个五年计划 反右派斗争 大跃进 七千人大会 双百方针 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

    六、复习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425日)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27日)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627日)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1226日)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面展开、深入推进和继续推进的历史进程;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不断推进、开拓的过程,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和巨大成就

    3.党的十八大的主要精神及重大意义。

    三、计划课时: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全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

                 第六节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五、基本概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发展战略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六、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为什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七、推荐的参考书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面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8日)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71日)

    3.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1117日)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317日)

              第三部分:自主学习 (20分)

    一、内容: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综述的学习: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及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意义的认识。

    2.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极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形成原因。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及其关系。

    3.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灿烂中国的古代文明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基本概念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大主要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复习思考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推荐的参考书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月)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中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必要性。

    3.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围绕“两个中国之命运”而展开的斗争,理解中国共产党建国方案为中国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指明了道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年间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的背景、内容与特点。

    3.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原因。

    教学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一)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基本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三座大山 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三条道路

    复习思考题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原因?

    2.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推荐的参考书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2.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9月)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 2015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走过的历史进程。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

    3.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教学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3.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

    推荐的参考书目

    1.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3月——19816月)

    2.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12月)

    二、学习要求:

    根据2015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上、中、下编综述部分和相关内容,谈谈在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哪些苦难、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做出那些丰功伟绩。4A“论坛”平台中完成,发表评论。字数不少于500字。(20分)

    (在自己所在班级、本班任课教师发表主题下提交,否则分数为0分)三、学时:4学时

    第四部分:实践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学时分配(20分)

    一、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1.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2. 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设置“05方案”新方案为依据,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进行教学,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 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

    1、课堂播放:纪录片《孙中山》-课堂播放(15周)、爱国影片《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课堂播放(16周)、《档案》栏目:1945重庆谈判的背后-课堂播放(17周)、纪录片《筑梦中国》-课堂播放(18周)

    2、辅助教学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谈谈如何正确评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在4A作业平台完成,不少于200字。25

    列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并选择一个群体或个人讲述其事迹,在4A作业平台完成,不少于200字。25

    根据1945重庆谈判前后的历史,谈谈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在4A作业平台完成,不少于200字的评论。25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与父母交流等方式,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自己家乡和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进行展望,谈谈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自己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在4A作业平台完成,,提交不少于200字。25

    3、校外实践教学:学生自行参观黑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辅助学习:4A网络课程资源《抗战八年》、《胜山纵横》、《勿忘九一八》、《抗美援朝》、《天安门事件》、《粉碎四人帮》、《香港回归纪实》。

      三、学时: 8学时

    上一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2015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130002(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下一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010001教学大纲(2013年修订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