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03月21日 00:12  点击:[]

    第一部分:说明部分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和行为动机,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的教学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增加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的内容。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其它实践性环节,其中包括播放教学资料录像或电影,组织课堂讨论、参观、社会调查,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

    五、学期及学时分配

            期:第四学期

        时:1 0 8学时   周数:18   学分:6      

      课 内 总 学 时: 64学时周学时4 周数:16 学分:4      

      习:22学时周学时2 周数:11 学分:1      

    实 践 课 教 学: 22学时周学时2 周数:1-18学分:1      

    六、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分(含课堂出勤,课堂参与,学习态度等)

      2.实践成绩:20     3.期末成绩:开卷笔试50

    七、实践教学:

    (一)校内实践课(10分)

    1、演讲(5分)

    要求结合《概论》课程内容、大学生自身发展实际与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以《树立责任意识: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思考》为题组织开展演讲活动。

    每位老师从所教每一组学生中评选一名优秀学生,然后组织这些学生在学校礼堂进行演讲比赛,每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即为本班级的学生的成绩。

    一等奖获得者所代表班级:5分;

    二等奖获得者所代表班级:4分;

    三等奖获得者所代表班级:3分;

    优秀奖获得者所代表班级:2分;

    2观看视频资料(全体学生)(5分)

    观看视频《从怎么看到怎么办》(1-4集),要求看后登录思政教科部网站与任课老师交流心得体会,不超过300字。

    ()校外实践课(10分)

    1、黑龙江界江环保考察、黑河新农村发展调查(5分)

    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对黑龙江流域环保状况进行考察,对黑河新农村发展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对考察与调查结果在论坛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

    2、黑河地区改革开放发展历程调查(5分)

    八、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九、课程大纲编写的执笔人:张萌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具重大理论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本、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指导意义。    

    4.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最新表述。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十八大专题报告。

    6.八个“必须坚持”。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学时)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2学时)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1学时)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0.5学时)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0.5学时)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五、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七、参考书

      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     1995年       5月       1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的通知),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4.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4年       3月       10日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2006年       6月       25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通知),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6.《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由于这个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因而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需要首先了解党的思想路线。本章就是通过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讨论而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教学学重点和难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科学发展观的最鲜明精神实质。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2学时)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学时)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五、基本概念:实事求是

    六、复习思考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7.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七、参考书

      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识,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学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五、基本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作出的巨大贡献?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七、参考书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4.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学时)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2学时)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五、基本概念: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四马分肥”    

    六、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七、参考书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岂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选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开始,主要分析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学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2学时)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本质    

    六、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七、参考书

    1.《共产党宣言》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除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搞清楚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本章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主要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灾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进行过探索但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中国之所以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准确把握,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构成了邓小平国情理论的基础。本章就是要说明应当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它同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本章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让学生了解党的最新理论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学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学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2学时)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五、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为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5.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6.如何理解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七、参考书

    1.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中央人品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方面。关于改革,主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认识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关于开放,主要阐述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本章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六、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有更深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2.关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3.新时期如何继续坚持推进改革开放。4.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时数:16学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学时)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六、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2学时)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践教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了解黑河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同时结合十八大、“两会”精神,谈一谈自己对黑河第二故乡未来发展,可以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10学时)

    五、基本概念: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十八大报告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的概括?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6.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七、参考书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本章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指出它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长期理论探索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所以应当进一步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强调应当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搞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章教学中向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帮助学生冷静分析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深刻理解十八大制定的推动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学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学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学时)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基本概念: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创新性国家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资源节约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    

    六、复习思考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8.如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七、参考书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在央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有关问题,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法治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进程中吸取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分清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理论在国家和法的理论上的根本区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八、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坚定走这条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无产阶级专政?为什么在当前还必须强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4.把生态建设融入政治建设之中。

    三、教学时数: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2学时)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补充:十八大、两会精神专题报告                        2学时)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2学时)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八、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五、基本概念: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怎样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七、参考书:

      1.江泽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2006年版。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阐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3.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来抓。

    帮助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3.新时期,如何继续推进文化强国战略;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把生态建设融入文化建设之中。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学时)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学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3.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来抓。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来抓。

    五、基本概念:文化 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精神 荣辱观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6.如何理解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七、参考书

      1.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     2011年       9月       14日     1、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4.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介绍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本章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1.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2.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政策,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

    2.如何理解“和谐”的科学内涵。

    3.把生态建设融入社会建设之中。

    4.十八大报告: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三、教学时数: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学时)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思路              (2学时)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1.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2.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践教学:黑龙江界江环保考察。老师组织部分学生代表4学时)

    五、基本概念:和谐社会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6.怎样认识十八大对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七、参考书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学习我们党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把握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历史过程;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 ”两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了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学习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本章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进行的新部署。十八大报告: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3.关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4.十八大报告对“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进行的新部署。

    三、教学时数:1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学时)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学时)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奥门的成功实践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进行的新部署。十八大报告: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实践教学:演讲《树立责任意识: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思考》。要求结合概论课程内容、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等多方面,进行演讲活动。)4学时)

    五、基本概念:“一纲四目”  “一国两制”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七、参考书

    1.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2月22日。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本章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方面进行的新部署。十八大报告: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和平发展的道路;

    2.关于“和谐世界”;

    3.十八大报告对“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方面,进行的新部署。

    三、教学时数: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方面,进行的新部署。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学时)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方面进行的新部署。十八大报告: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实践教学:从怎么看到看么办(1-4),每个学生写出不超过300字的观后感,登录思政教科部网站跟帖与任课老师交流。)      (4学时)

    五、基本概念:时代主题 “三个世界划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如何继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七、参考书

    1.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          2005年9月16日     。    

    3.胡锦涛:《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          2008年4月13日     。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没有广大群众的充分发动、参与和创造性的实践,任何社会变革都不会取得成功。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本章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进行的新部署。十八大报告: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5.十八大报告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进行的新部署。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自主学习 2学时)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2学时)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四、全面贯彻党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学时)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新世界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进行的新部署。十八大报告: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五、基本概念人民   “四个尊重”    

    六、复习思考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5.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6.如何认识在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七、参考书

      1.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充分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本章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工作重点。让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工作重点。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学时)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自主学习  2学时)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                            (2学时)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补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增加的内容: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工作重点。

    五、基本概念: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两个先锋队”    

    六、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5.如何理解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6.如何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工作重点?

     七、参考书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04年年版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上一条: 图书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提供书目 下一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