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 >> 正文

    ​渴望超越——北京师范大学访学总结思政教科部吴立红

    2010年09月13日 00:00  点击:[]

    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被学校选派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做访问学者,历时10个月,两学期。今天我我把自己访学的大致情况及进行的思考、探索及成果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项目介绍

    我参加的进修项目全称叫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本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而设立的。这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项目是通过个人申请、选派学校推荐、接受学校审核、教育部宏观调控的方式,每年选派1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国内访问学者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进行研修,使访学教师能够及时跟踪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为回到自身岗位后发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作用奠定基础。教育部人事司负责本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负责本项目日常工作。本项目所需经费按照“四个一点”的原则筹措,即教育部资助一点,接受学校减免一点,选派学校支持一点,访问学者承担一点。各学校宿费差别不大,学费各不相同---人大:12000元,北师大是3000元,听说有的专业是免费的。年龄规定是45周岁以下,2009年我正是踩在线上,这意味着这次访学将是我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进修的最后机会,我对这次机会是格外珍惜。

    二、访学初衷

    我从1986年大学毕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主要方向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虽然发牢骚,感觉就像在一口枯井里劳作,但我从未懈怠,自己曾发誓即使是口枯井也要把它掘出泉水来。20几年来写的论文,出的书,主持的课题都是围绕思政教育,函授研究生的方向也确定的是高校哲学教育理念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2007年7月,在学校及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我和教研室同志们共同努力使我们部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跻身于省级精品课行列,实现了我校省级精品课零的突破。但多年以来我内心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渴望—就是实现专业的拓展。我从2007年开始尝试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老子《道德经》的选修课。回想三年来选修课开设过程,真可谓充满曲折。最初选课时,确定教学目标、编大纲、列目录,好一阵忙乎,光是题目就改了三回。填好选修课申报表后,自己便开始想:能有多少学生选呢?按照学校的规定选课的人数要达到30人才能开班,究竟能不能达到这个数目呢?距离选课的截止日期只有三天,我惴惴不安地去教务处询问,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只有20个学生选课。望着电脑显示屏上与我的课列在一起的其它选修课程,人家人数都达到七、八十,甚至几百人,我这20人夹在中间显得是那么可怜!中华文化典籍在功利社会是缺少市场的,我心中充满了酸楚与悲哀。同事看出了我的心事,好心地给我出主意:可以找一些各系的老师做做学生的工作,他们帮助推荐一下,一旦课开出来了,以后选课的就多了。我珍惜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但我决定不这么做。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又会有什么意义呢?我不会要这样的选修课!顺其自然吧,够数,我就开,不够数,我宁可呆着,也不会求学生来学的。实际上这时我对开老子选修课已经不报希望了。可在放假前教务处通知我,我的《品味老子感悟人生》的选修课可以开了,选课人数正好是30人!天不负我,心中又生出峰回路转的欣喜。没想到会有如此戏剧性的转折。其实,我觉得悲哀也好,欣喜也罢,并不是为我自己,是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命运和学生的价值取向。课选上了,我自然很高兴,毕竟我的传统文化典籍选修课可以开了,而且完全是学生自愿选的!苦尽甘来--第二次开设《品位老子感悟人生》选修课了,选课学生也增加了。我向学校申请了多媒体教室,制作了配有音像资料的课件,再也不用在学生的帮助下大段大段地往黑板上抄写原文了。为了加深对老子思想的深入研究,我还申报了题为《老子思想及现代价值研究》的省人文社科类的科研课题。无论是《道德经》选修课教学,还是老子课题研究基本上是靠自学。随着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深入,政教出身的我越发感到力不从心,除了内心时常冒出一丝不务正业惶恐和名不正言不顺的不安,更重要的是遇到一些问题弄不清楚又无处请教常饱受误人子弟担忧之煎熬。2009年适逢学校申报“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我决定申报并把目标锁定在中国哲学。报名允许报三个志愿,我报了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和南开,专业均是中国哲学。最后我被录到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专业录取。

    三、访学经过

    2009年9月,我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开始了我的访学生活。

    (一)拜访导师,与导师共同制定研修计划

    我的导师是周桂钿教授,北师大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研究学会副会长。1943年1月生于福建长乐玉田,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我向导师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与导师共同协商制订了研修计划(详见《访学研修计划》),计划宗旨是在指导教师具体指导下,从事科研活动,在导师建议下有选择地听课,力争在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方面都得到一定提高。主要内容是:

    第一,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集中完成“老子思想及现代价值研究”的科研课题。

    第二,选课听课。

    经过精心筛选确定了如下课程:

    李祥俊教授:《中国哲学史原著选读》(本科)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生)

    章伟文副教授:《周易研究》(本科)

    李景林教授:《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研究生)

    张曙光教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研究生)

    杨耕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研究生)

    李红教授:《西方哲学史》(本科)

    严春友教授:《西方哲学史》(选修课)

    沈湘平教授:《哲学导论》(本科)

    王葎教授:《文化哲学专题》(本科)

    我已将部分教学录音及教学课件带回,有需要的老师可以做参考。

    (二)访学成果及其感想

    一年访学,我潜心钻研取得如下科研成果:

    撰写论文3篇(其中《老子道论的超越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发表于《学理论》2010年第9期,《用经典的智慧点亮人生之路----开设《品味老子 感悟人生》选修课的体会》发表于《商业文化》2010年第9期、《大道至简-----老子思想的逻辑线索梳理及价值解析》审稿待发)主持的题为“老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的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将于2010年10月结项。2010年5月我又申报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与当代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的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

    回顾一年来的访学生活,北师大的校风、师风、学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北师大教师的专业意识、科研意识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的导师周桂钿老师送给我许多参考书籍并在治学方法上给与精心的指导;李祥俊老师谦和善良,他给研究生讲中国哲学专题讲座的每一讲都有一篇学术论文做支撑;沈湘平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只有专业,才能卓越”,他自己的《哲学导论课》则是由一部高水平专著做依托的;张曙光老师打通中、西、马,用丰厚的学养把马克思的原著讲得深入浅出,单从他讲座的名称《从孔夫子到马克思》就能看出他的学识和学术追求。北师大的老师们不仅在传承知识,更是有所建树与创新。起初来访学是抱着实现专业拓展的想法,只是想窥视、涉猎一番中国哲学,没想到北师大向我打开的是一扇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贯通的大门,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覆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当代的学人只有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识,才能在科研与教学中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感谢一年的访学,使我有机会反思自己、沉淀自己,使我在艰苦的探寻与跋涉中实现了一次学术上的转身,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确了以后的方向。细想起来我觉得与北师大挺有缘的。1992年我27岁,孩子只有8个月大,我就给孩子断了奶来师大参加助教进修班学习。一个月后,当我回家从摇车里抱起瘦了一圈的儿子,孩子都不认识我了,现在想起来鼻子都是酸的。一晃17年过去了,当我恋恋不舍结束北师大访学时,今年高考的儿子不负我的期望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作为自己生命和智慧延续的儿子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无路难,开路更难,我会继续努力!

    不当之处望同事们指正。

    上一条:“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及思政课负责人培训班”总结汇报 下一条:访学交流——“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总结汇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