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 >> 正文

    专访 | 南大思政课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2019年04月29日 09:04  点击:[]

    3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邀请众多一线优秀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


    这是党中央首次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


    为了解思政课等公共课现状,分享公共课名师经验,一读EDU近日走近多名公共课教学名师,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今天推送的是第一篇,让我们先接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春风”,先认识一位思政课教学名师。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伯平(除特别注明外,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思政课一直是“犯困率”最高、“抬头率”最低的公共课之一,但对志在建设“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南京大学而言,思政课不能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


    事实上,南大的思政课也办得有声有色,俘获了同学们的心。


    在南京大学,一提到思政理论课,同学们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是《光明日报》对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篇描述。


    为了解南大思政课名师是如何通过努力让思政课生动起来的,一读EDU(id:yidu_edu)近日独家专访了《光明日报》文中提到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伯平。


    对于如何解决当今00后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的问题,这位南京大学首批百层次优质课程获得者、曾获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连续两年被南京大学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的思政课名师,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


    01

    思政课的功能一直都是立德树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忘初心


    一读EDU:您觉得,自己学生时代的思政课和现在的思政课相比,有哪些异同?


    沈伯平:我大学毕业差不多30年了,那时的学习氛围和现在相比有两大不同。


    一方面是内在心境和追求不同。上世纪80年代末期,大学生凤毛麟角,有些学生甚至“抗战八年”才考上大学,那时我们上大学后只有一个想法:把书读好。因此,我们对待思政课,与对待专业课没有差别,都是非常认真的——每门课下来,笔记都是厚厚的一本。


    另一方面,从外在环境来看,现在大学生身边的诱惑太多了,包括手机、互联网、游戏等等,而我们那时唯一的寄托是每周周末在南大礼堂看一场电影,其他所有时间都是在学习。我们当时最尴尬的是,到了晚上去自习,在教室坐了半个小时,然后有老师走进来跟我们说今天这里有课,然后必须“四处流浪”找自习教室。


    不过,外因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内因,同学们要找回自己,不忘初心


    一读EDU:那过去和现在的思政课的意义、价值又有什么差别?


    沈伯平:不管30年前,还是现在,思政课的意义、价值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立德树人,只是当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没有提升到现在的高度。


    总体来讲,是思政课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了,以前没有现在这样的理论高度


    一读EDU:您觉得现在的思政课面临什么样的新问题?


    沈伯平:思政课的新问题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不够对于思政课老师而言,最苦恼的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比如说,如果你结合自身感悟讲个人成长经历,学生会觉得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了。老师总是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一个个出类拔萃,为此对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但学生会认为,老师太过分了,要我们满足这么多条件、参加这么多活动。稍有不满,他们就会投诉你。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老师对学生严格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老师一定要有实质性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单纯依靠点名让学生坐在教室,却无法教授给他们实质性内容,就是对学生不负责。


    所以,老师对学生要求高,其实也是对自己要求高


    沈伯平资料图


    02

    大学思政课框架大、立意高

    思政课教学必须将理论与现实结合


    一读EDU:然而,一些学生可能认为,思政课的很多内容都是自己在高中期间就熟读、背过的知识,那么,思政课教师怎样才能讲出新意,让学生感觉有所收获,愿意上课?


    沈伯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


    因此,学生反映的问题其实不是很全面,初高中的思政课教材跟大学思政课教材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初高中讲具体的知识点或者具体的历史事实,而我们讲得更多的是理论。


    如果同学们在大学把大的理论框架学好了,回头再去看初中、高中那些知识点,就很容易理解了。从思政课教学来看,高中呈现碎片化特点,而大学有更宏观的框架,立意更高,也偏于理论


    当然,有的思政课教师也在我的慕课上线后和我网上交流说:“老师,你这样完全讲理论,不讲故事,学生是坐不住的。”


    我给他(她)的回答是:“可以讲故事,但不能以讲故事为主。即便说为了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我必须讲故事,那我的故事也要为理论服务,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一味讲故事。”必须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一读EDU:既然提到了故事化教学,那在思政课教学方面,您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可以和全国同行分享?


    沈伯平:我的经验是,首先要把理论框架构建起来,然后再去结合现实,以此培养学生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保持思政课的热度和活力。毕竟,思政课不能高高在上,要落地。


    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老师要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现象背后的问题,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职业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也提到,对思政课老师的要求比专业课强得多。因为思政课会涉及政治、历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如果思政课教师一天不看东西,第二天去课堂就无法面对学生。我们每天都要花时间去学习更多知识,对于很多问题都要有自己的思考。


    在翻转课堂,你面对的是几百个学生,要掂量自己能否有足够的理论功底解答学生提出的任何敏感问题,如果不能够解答,对不起,这个课堂你是翻转不起来的。


    有时,翻转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超出你的想象。


    案例


    有一次,一个女生非要上台讲游戏产业的话题,说游戏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玩游戏的人有没有自控力。后来一个男生提出问题:“可是你有没有考虑在游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受害?”


    我就讲:“第一,如果这个产业让很多家庭、个人付出代价,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来获得利润,那么你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和承担应有社会责任之间,作何选择?第二,现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一天到晚都很忙、很累,但一年下来什么也没有做成,那么,游戏和网络占用了多少老百姓应该做实事的时间?”


    也就是说,学生有时会把话题带到负面,而老师要会引导,要引导学生从对游戏的沉迷中解放出来。


    这对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证明,这种舆论引导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和听课教师的认同与共鸣。


    课堂上的沈伯平老师


    03

    翻转课堂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

    提高了对师生的要求


    一读EDU:您在教学中确实大量采用了翻转课堂和互动教学。那么,您觉得在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参与互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沈伯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到,推进思政课改革必须贯彻“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我认为我们推进的“翻转课堂+专题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上能够把“八个相统一”贯彻落实到实处


    比如,一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我们给学生灌输一个观点,不是我们告诉他们是什么,而是让他们通过翻转课堂这个形式自主查询材料和相关文献,从学理上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比我们单向灌输理论要好得多。对于任何一个理论问题,我们不仅仅要讲清楚“是什么”的问题,还要从学理上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从而彰显学术的力量。


    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也就是说,思政课不止是讲理论,不能是高高在上,而要用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另外最重要的是,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过去我们只是灌输,现在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将自主学习的成果在课堂展示,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案例


    比如,去年我给匡亚明学院(南京大学推进通识教育的试点单位——编者注)学生上课时,组织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的翻转课堂大讨论。


    学生自己提前收集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在一个ppt里制作50多个表格,然后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这样一来,他们就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在翻转课堂上,每组同学能拿多少分数,是通过“教学立方”系统由同班所有同学投票决定的。由教师评价转向同侪评价,给每个小组成员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学生必须是用心研究了这个主题,才会上台展示。


    而且老师会对演讲稿的逻辑结构、内容及其形式提出很多修改意见,交给学生反复修改、打磨,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是很大的锻炼,作出的成果也一定是精品。


    通过翻转课堂这种方式,使学生实现了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著提高,课堂氛围也逐步活跃起来。


    应该说,经过近5年的不断尝试和改进,我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读EDU:如您所说,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或者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否变得更加轻松容易了?


    沈伯平:不是更轻松,而是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老师的工作量就更大了。


    比如,我要不断地去给学生的个人展示提出修改意见,一般是三四遍,有时甚至会修改七八遍,直到确定合格了才能让他(她)去课堂上讲。


    然后,当学生演讲时,你既要对他们的PPT做出点评,又要能够回答学生随时随地提出的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传统课堂上老师连教材都不用带,把课讲完就可以了,现在为了上好课,付出的工作量是传统课堂的5到6倍,不存在负担减轻问题。


    一读EDU:您刚才提到了实行翻转课堂后,教师需要额外投入的工作,那总体来看,您认为,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沈伯平: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的价值体现在:


    第一,确定课堂讨论的主题。一个好主题必须和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相挂钩,或与重大纪念日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比如2016年适逢建党95周年,我们讨论了“不忘初心与建党95周年”;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讨论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道路”,本学期我们则开展了“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与中国模式”的翻转课堂大讨论。学生采取了辨论赛、课堂剧、新闻联播等方式进行了展示,可谓精彩纷呈。


    第二,确定课堂讨论主题时,教师心中要清楚,有没有能力驾驭这个问题


    教师在课上扮演的是总导演的角色,在确定主题之后,还要考虑分工问题,考虑学生能够从哪些角度讲。要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第三,教师要修改学生的PPT,保证有高质量的PPT和高质量的发言人,能在课堂上呈现成果


    第四,在进行正式讨论的时候,老师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的讨论和辨论,教师还要能回答学生在课堂上随时随地提出的各种问题。


    所以,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力,也要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投入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


    一读EDU:这么说,您在南京大学所取得的成功是不是受限于南京大学这样的一流高校、一流生源?对于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您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意义?


    沈伯平:翻转课堂对学校生源会有一定的要求,但对于普通院校而言,最关键的是老师怎么去引导学生参与讨


    目前各级政府宣传部门的理论宣传更多的是一种大的历史维度的宏观叙事,更多的讲政府层面的宏观路线、方针和政策,普通老百姓感受并不深,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思政课教师能否将这些宏大的理论框架具体化和大众化,使其更“接地气”?


    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作为一个亲历者,从微观视角去看、去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细微变化,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与升华,从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真正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案例


    比如,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让每一个学生写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让学生从自身所在的家庭、学校、城镇或者农村40年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然后通过“教学立方”系统让学生互评,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同学在文中写道:“历史长河中有两类人,一种是大人物,另一种类是小人物,前者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后者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在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临之际,我不愿再赘述伟人们的功绩,因为我们早已铭记于心。我更想从我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人生经历,谈谈我对于这曲折又辉煌的重要历史时期的感想。正是那些‘小人生’,构成了这段‘大历史’”。


    还有学生认为:“一代人,一个时代,三代人的生活往事,一个家庭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已经踏上了腾飞的征程,中华民族已经迈上了复兴的大道。南海岸边汹涌的浪花,天安门城楼上坚定的目光,长城的秦砖汉瓦,世界屋脊之上的雪莲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当代的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与家国同心同向的伟大志向,深入把握时代机缘机遇,进一步激发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今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字里行间渗透着学生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挚爱和深情。后来我们将这些小论文制作成微信在南大马院的公众号上进行传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社会反响。


    每个大学生都是这个时代、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都应该感同身受,这就与其所在的学校是否曾入围985、211没有关系,关键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型和主体性相统一,就是说老师需要考虑怎么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在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要知道怎么把戏拍好。


    2018年,我们花了大半年时间制作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慕课视频,并且在12月如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选修人数达到近一万人。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设置了南京大学翻转课堂成果展示专区,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示范作用让其他学校的老师看看我们怎么做翻转课堂,希望能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沈伯平老师在上课


    04

    “教学立方”为翻转课堂锦上添花


    一读EDU:您刚才多次提到自己采用“教学立方”系统辅助教学,那么,经过多年实践,您觉得这样的教育技术工具对您有什么样的帮助?


    背景资料


    教学立方过程化教学与学业评价平台是一款面向高校常态化教学的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综合性跨平台混合式教学支持系统,基于对高等教育的深刻理解,专注于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教育解决方案。


    教学立方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的教学互动手段匮乏、课程过程性数据难记录、课程成果无保留、 小组式学习程度低、教务管理和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为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务管理者提供了面向全校普通实体课堂的简单易用的软件解决方案,无需对教室进行改造即可快速部署


    该软件平台服务师生的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全过程,为师生提供课程管理、教学计划、知识树、课件管理、题库管理、小测管理、作业管理、练习管理、成绩管理、课程数据复盘等课前和课后功能,以及二维码签到、数字码签到、抢答、自由提问、众答、小测、互评等多种课上互动功能。


    系统还通过课后讨论区、学生分组等功能提升课程小组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水平。


    沈伯平:“教学立方”最大的特点是锦上添花,帮助教师全面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活力


    现在很多东西都要求“留痕”,有了这个平台之后,每个同学都是自己学习历史的记录者,也能看到自己的投入度:整个学期的参与度,包括发言多少次、翻转多少分、讨论区发言多少,教学立方都会记录下来,生成客观的表单,不存在任何人为因素,能够真正做到学生的课程投入与产出(成绩)相匹配,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同时,使用“教学立方”能让课堂真的“活”起来。比如,平台提供的课堂小测、发言等功能对师生的帮助很大。


    一读EDU:“教学立方”还有点名功能,您认为,“教学立方”这样的教育技术工具,仅仅是为了通过点名来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吗?它对于学生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沈伯平:不是,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点名。学生可以追求自由,但没有约束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点名就是一种约束,而且对老师的约束更大,因为你让学生来了,就要让他(她)能够学到东西。


    “教学立方”对于学生的意义,最重要的体现在师生互动上


    比如从讨论区上学生的讨论内容,我就知道他们在关注什么,然后,我可以在课上讲解相关内容,对他们进行引导。通过“教学立方”这个平台,学生关心的内容以及对课堂的反馈能够得到老师的即时回应


    教学立方平台的作用(来源:教学立方官网)


    05

    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要秉承“理论为本,内容为王”的原则


    一读EDU:针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有种批评声音是“重形式、轻内容”,对此您怎么看?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这组矛盾?


    沈伯平:去年,我接受全国总工会的邀请,担任了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决赛的评委。那是“青教赛”首次设立思政课专项组别,总计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思政课青年老师参赛,可以说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思政课青年老师,因为每个省、自治区只能选拔出1人参加决赛。


    但我发现,很多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优秀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本身


    关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我们思政课老师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教学形式创新很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如果只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创新都要服从服务于内容,必须坚持“理论为本,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


    没有内容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创新只能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只有形式,没有把该讲的东西讲出来是没有用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守正创新。就是说,是不是以前的东西就不要了——比如板书。其实,现在很多老师的板书写得不是很好——一些传统的东西还需要我们保持。


    现在很多形式创新都是为了吸人眼球,但翻转课堂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翻转课堂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我们必须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部分评委照片,右一为沈伯平。


    上一条: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习近平: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