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 >> 正文

    传递思政之美,做“铸魂育人”引路人

    2019年04月16日 11:04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徐川老师《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复旦大学陈果 “最有型的大学女教师”的思修课堂;从东华大学的《锦绣中国》到上海市推出的《给90后讲讲马克思》,无不依靠德才兼备、功底扎实的“网红”思政老师。新时代,思政理论工作者要主动占领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用青年化的育人话语彰显“立德树人”的本质,真正实现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政课,做好“铸魂育人”的引路人。

    传递思政之美,做理想坚定的政治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一是做有信仰的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无论是思政教师、思政辅导员,首先要一身正气,学习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方向,遵循知之愈深、信之愈笃、爱之愈切、行之愈实的发展规律。二是讲好信仰的课。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方面是讲好思政教育的知识体系,把理论知识讲明白,让同学们记得住。另一方面更要讲好理想信念的价值体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传递思政之美,做改革创新的先锋引路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出勤率”、“抬头率”、“互动率”低的问题,被冠以“水课”、“无用课”的言论标签,更有“台上老师唾沫四溅、台下学生冷眼旁观”的教育悲剧现象。而学生喜闻乐见的直播平台、抖音视频、微博主播等,一些评论、网文、视频等动辄成千上万的阅读量和转发量,90后、00后痴迷于此且深受影响。自媒体 “网红”已经做着“用青春打动青春”的事业,而我们市政教育工作者若还故步自封、安于现状,只能被学生所遗弃,社会所淘汰。改革创新思政课就是打通学习理论知识的“任督二脉”,改变传统的“形而上”的传授内容,改变普遍的滔滔不绝、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把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相统一。通过微电影、课堂翻转发挥青年学生主人翁意识,用青年的形式、话语和他们对话,让授课内容不仅有趣更要有用,让高大上的理论接地气,让青年学生“相见恨晚”、“欲罢不能”。

    传递思政之美,做风清气正的正直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工作者要严于律己、风清气正,做青年学生思想的“风向标”。校风是教风、学风的综合体现,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生态,就是净化学生的成长土壤。做一个风清气正的思政工作者,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主动传播主旋律、正能量、传递思政之美,展示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抱负。结合“三严三实”的严于律己和做人要实的修身之本,不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走进青年、关爱青年、感动青年,成为学生心中的“红人”进而引领青年。孟子言: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思政工作者要有纯洁的心、善良的心、开放的心、求索的心,以风清气正的姿态率先垂范,让学生接受,和学生交心,磨亮青年学生的底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正直之人。

    传递思政之美,做格局开阔的时代引路人。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青少年是人生“拔节孕穗”关键时期,遇到一名格局开阔的引路人,细心引导、精心栽培,于青年而言是幸运之事,于教师而言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于国家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荐教育现代化,培养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要坚持严肃与活泼随意切换,颜值与才华同时具备,遵循教学有章,教法无常的教育手段,不断提高自我、关注社会、心怀家国、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

    “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偶像。“网红”引路人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政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选择,打造网红思政就是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改革创新与扎实的理论功底同具备,用理论培养人,用彻底的思想说服学生,用先进的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焦聚时下热点、学生盲点、教学难点、思政痛点,风清气正的实现价值引领,俗语云,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作为老师,被学生欢迎、认可才是最幸福的事。这不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题和灵魂所在。

    上一条:你逃过思政课吗?有风景看的思政课才能不沦为“水课” 下一条:关于国家安全,习近平这些话字字千钧

    关闭